Sunseeker

醉梦里,年华暗换。

列传:白居易3

康康这位大大!她真的超级棒!

春霖秋雨:

列传:白居易3


今天我们看琵琶行。


琵琶行比起长恨歌的艺术性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今天的重点应该放在琵琶行中对于音乐的描写,更重要的我们需要学习白居易在这里高超的叙事技巧。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我们从前面的七个字就能看出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写了出来,如果要扩写那就需要:某个晚上在浔阳江头我(江州司马)送客人离开。胡适先生倡导白话文的不干了,谢谢似乎还是很有适用条件的,比如在这里我上面的一大段比起浔阳江头夜送客就逊色了太多太多,这就是我们需要学习的第一个叙事技巧,首先要齐全其次追求简练。当然一味地简练就造成了美学的缺失,于是我们看到了枫叶荻花秋瑟瑟作为环境烘托,枫叶,荻花,很简单的勾勒出了秋夜送客的落寞之感,之后顺理成章的推出举酒欲饮无管弦的事件,提一句,这里的无管弦呼应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这里再进一层就是醉不成欢惨将别,同样在后面用别时茫茫江浸月来烘托,到这里的所有描写和情感都是铺垫,为后文琵琶女的出场做足了铺垫。


这样看下来,忽闻水上琵琶声就有空谷传音之感让人觉得缥缈起来,所以后面的一切移船相近邀相见,寻声暗问弹者谁就更加顺理成章,于是我们准备迎接琵琶女出场了。


什么,还没准备好?


那我们再讲讲别的东西拖一拖时间好了,从古到今有很多说法认为琵琶女并不存在其人而是白居易的杜撰,这不重要,真实与否不重要,不管如何,这里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情感以及对于音乐的描写都极其真实作者的感情也极为丰富,大可不去管这个形象是否真实,即使并不真实,也极为丰满。


现在准备好了?


可谓是千呼万唤始出来。整整六句话都在为琵琶女的出场做铺垫,送客,秋瑟瑟,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江浸月,暗问,欲语迟,终于,琵琶女出场。


这是一种艺术化的描写方式,事件的真实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物的情感和形象,我们都知道冉阿让,沙威,马吕斯,都是虚构的但也都是丰满的,这样的艺术不在乎真实与否而是在乎是否存在真实的情感和真实的存在(原型)我们都知道有些事情并非真实发生但是我们仍然非常感动。文学和艺术自然是如此,并不是因为真实而感动,而是共鸣让我们感动。


接下来就是对于音乐的描写了,可以翻开笔记本记笔记了。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三两声似乎是在试音,而我们都知道在很有共鸣的情况下任何一个举手投足的小动作都会引起很大的反响,举个例子,李宗盛(大哥)当时在台北小巨蛋开演唱会,拿起木吉他准备开始唱山丘,前奏都没弹完呢歌里的感情都不需要说出来或是唱出来,油然而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也是和后文琵琶女的人生轨迹呼应,这里我们要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说千呼万唤始出来,或者如果有人不信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那么白居易为什么给琵琶女安排这样一个出场方式?如果看正常的解释,我是这样看的:由于琵琶女身世悲惨天涯沦落故而有一大堆难言之隐自然不愿意见人,也同样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就是她犹豫的最好表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小学二年级,书上有这两句,写的是琵琶行。连节选都没有,当时我还以为琵琶行就这么一点开开心心背完了,直到六年级才知道这两句只是百分之五(梗)很好的运用生动的比喻去写琵琶的声音,同样的大弦嘈嘈和小弦切切的对比就把这音乐写活了,我们看如急雨和如私语都是很贴切的表达,而白居易似乎非常擅长这样的描述,对于音乐描写的古诗,琵琶行冠绝似乎没人敢叫板。


当然如果只是这一句自然不足以达到这样的高度,我们接着讲。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这是我最喜欢的句子,首先我们看到这个句子很有质感就是那种通透的,但是却又阻塞的,矛盾的,我们在这里看到了极具艺术化的表达:间关莺语明显是视觉形象,花底滑同样也是,幽咽泉流自然也是,在滑和冷涩之间的矛盾以及这些可视化的音乐都让琵琶女和琵琶声活了起来,这同样是一个由花底滑到冷涩的过程,在很有质感的音乐和语言背后是诗人强大的语言能力。如果让我找出一个例子,我想fall out boy的the Phoenix,也是一个极其明快的节奏迅速消散跌入谷底之后马上腾空跃起。罗大佑老师曾经讲音乐是气体的艺术,但是我想音乐同样可以是固体的,液体的,音乐是无形的,正是这样的无形给出了遐想的空间让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对于音乐的描写。


我们在这里要学习的最重要的可能就是虚实结合的描写方法,比如说我要描写音乐,就可以在单纯的写音乐的同时用比喻拟人反复这样的手法去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如果我要描写画作,自然也可以加入一些空虚的东西让描写介于真实和飘渺之间,用白居易自己的话就是花非花雾非雾这就是最好的了。受昨天一个大佬评论的启发,我们也可以在描写的同时加入色彩,昨天讲的鸳鸯瓦冷,翡翠衾寒都是这样的道理,这样就可以加深描写的质感,而一味的描写空泛或是真实都是不好的。


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余音袅袅,意趣无穷的境地,这就是侧面了。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沉寂了之后的爆发来了,这里是两个比喻的手法,银瓶乍破铁骑突出都是为了形容音乐的冲击力和震撼,在沉寂之后迸发出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这仍然是对比的力量,前面的沉寂有多么无声无痕,后面的爆发就会有多么恐怖。音乐也终于冲入高潮,但马上作者就结束了这一切:曲终收拔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可能是作者自己情感的表现也是琵琶女情感的表现,裂帛自然就是撕心裂肺的痛楚,而经历过这样的事情的琵琶女和白居易自然都会对这样的痛楚更加敏感,之后省略了问琵琶女身世的事件,可能这是为了写受音乐的感召琵琶女自述了吧。


我们概括一下琵琶女的经历,因为白居易写的很容易懂并不需要一点点分析,琵琶女的身世可以概括为繁华落尽孤独终老无人问津的落寞,作者用了很大的篇幅去形容她如何如何名属教坊第一部,如何如何美貌妆成每被秋娘妒,讲她演奏感召力到了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讲她如何如何欢笑如何如何享受这样的时光: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但是这样的繁华过后生活就急转直下,门前冷落车马稀,自己的美貌也随时光凋零,暮去朝来颜色故之后只好老大嫁作商人妇。可是商人重利轻别离,跑到景德镇买茶去了,自己只好空守着绕船月明江水寒,每每夜深人静的时候梦到少年的事情,梦啼妆泪红阑干,由此我们就能总结出上面说繁华落尽孤独终老无人问津了。


而我们知道白居易这个时候是江州司马,因为受排挤而贬谪,这样的轨迹就和琵琶女的经历非常相似,所以白居易说出了千古名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大家都是一样的啊,现在的相逢又何必之前必须认识呢?这是一种萍水相逢的感情,同样也是知音相遇的感情,音乐是可以反映情感的,我们都知道的,而琵琶女的情感自然在她的音乐之中,当作者发出感叹之后希望再听一遍的时候,或许是见到了同样经历的作者感情变化了,她的音乐变成了凄凄不似向前声。


这是一种悲叹,同样的也是对于作者经历的表述。


作者讲自己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自然和琵琶女能产生很大的共鸣,而且他还写道自己听到的都是呕哑嘲哳的声音,这就表达了作者对于这样音乐的欣喜和惊喜,也为下面莫辞更坐弹一曲做了解释。


在这里提一句,我之所以没有讲历史是因为在这里这不是重点,我们只需要知道作者受贬谪壮志难酬而郁郁寡欢就可以了。


琵琶行给我们讲了两个沦落天涯人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用音乐作为线索用前一次音乐的变化写出了琵琶女身世的变化,最后一次音乐则是暗指作者自己的身世和贬谪之后的心情。我们都是这样的。


我们看到这里的故事有很多的省略,比如说省略了问琵琶女身世而改为了自言本是京城女,这样加快了故事的节奏也把没有必要的描写剔除了出去。我们在写作的的时候也应该这样将一些没有用的东西或者并不是很重要的描写和情节省略或者简化去突出中心,这样读者就更好的可以看到你是怎么想的,而不是猜你的描写是什么,再进一步去想你想表达的是什么。删繁就简固然听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就很难了,看我写东西的诸位应该都自己写,对于自己的作品都有一种感觉就是认为都是自己写的都像自己的孩子一句也不想删啊(没错我也是这样,都试试吧,说说不定有奇效呢。


文学是陌生和熟悉的学问,我们需要陌生来增加神秘感,但我们也需要熟悉增加共鸣。


这是两个在任何方面几乎都不一样的人物,知识分子和底层歌姬,但是同样的遭遇将他们连接并互相映衬,成为了美学史文学史上的奇迹,也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典范。


我承认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但是我们都需要铁链互相连接如果不想灭亡就需要找到可以通行的人们,那么谁可以和你同行呢?自然是有同样经历可以产生共鸣的那些人,他们知道你受过什么伤为什么受伤会对什么事情反感会为什么事情伤怀,这样可以避开你的雷区,互相知根知底,这样才能将心比心一起携手走下去,人生得一知己足以,斯当以同怀视之。


这是一个普通人的故事,这是一个所有人的故事。


 


春霖秋雨于京


2020-4-11 am12:13


后:大概就是这样吧,本来都说好今天要出去拍照的,结果真就来上午十点起之术,难道现代学生生物钟到这样了吗?我这个不管风吹雨打每天五点半起床的难道就真是沧海遗珠了吗?


好吧好吧,到这里白居易最长的两篇就结束了。


希望大家喜欢。


那么等一下!今天不是身体健康。


要说什么来着忘掉了


祝大家身体健康,再见。



评论

热度(40)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